趁这混乱当口,刘秀已经用筷子从炭盆里夹出了锦囊。令人惊奇的是,锦囊虽然焦黑了一角,但打开后里面的结却完好无损。
"奇哉!"严光抚掌惊叹,"连炭火都不能毁此结,岂不是天意?"
满堂宾客纷纷称奇。卖绸缎的赵掌柜挤在最前面,扯着嗓子喊:"老朽活了七十岁,头回见火烧不毁的结!定是天赐良缘啊!"
阴丽华"破涕为笑",从袖中取出另一个绣着并蒂莲的锦囊:"幸好妾身备了一对。"说着将结重新装好,系在刘秀腰间。
刘秀会意,也取出一个同样款式的锦囊系在妻子腰侧。两人相视一笑,眼中情意比那炭火还要灼热。
王凤还在那边跳脚,朱鲔赶紧扶着他去后院冲水。经过邓晨身边时,这位成国上公恶狠狠地瞪了一眼,却见邓晨一脸无辜地举起双手:"上公,这药膏是要兑水用的啊。。。"
厅内,乐师们适时奏起了《诗经·郑风》中的《女曰鸡鸣》。按照古礼,新人要在歌声中交换信物。刘秀取出一对白玉佩——那是用同一块和田玉雕琢的龙凤佩,合在一起严丝合缝。
"愿为双飞鸟,比翼共翱翔。"刘秀为妻子戴上凤佩,手指在她颈后流连忘返。
阴丽华脸上飞起红霞,为夫君系上龙佩时,指尖在他胸口画了个小小的爱心。这个现代人的小动作让刘秀差点笑场,赶紧用咳嗽掩饰过去。
窗外不知何时飘起了雪花,纷纷扬扬如同撒落的祝福。侍女们端上合欢酒,宾客们推杯换盏。王凤的惨叫声渐渐被欢声笑语淹没,那罐"烈焰红唇"也不知被哪个侍从"不小心"踢进了池塘。
"礼成——"随着礼官最后的唱和,这场婚礼在最传统的仪式中,绽放出了最动人的幸福光芒。而那对藏在炭灰中幸存下来的结,后来果然应验了"生死不离"的誓言——当然,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。
"闹洞房喽——"
随着一声吆喝,宾客们簇拥着新人往洞房走去。按照汉朝婚俗,闹洞房是最热闹的环节。《仪礼》有云:"三日不分大小",就是说这时候不论尊卑长幼,都可以来凑热闹讨彩头。
可今日这洞房外头,气氛却格外诡异。李通带着二十名亲卫在左边站成一排,个个腰佩环刀;右边朱鲔的人也毫不示弱,手都按在刀柄上。两队人马大眼瞪小眼,活像两军对垒。
"诸位这是。。。"邓晨端着合卺酒走过来,话没说完就被李通拉到一旁。
"文叔兄放心,"李通压低声音,"有我在,谁也甭想捣乱!"说着还狠狠瞪了朱鲔一眼。
洞房内,红烛高烧。刘秀手持缠着红绸的乌木秤杆,正要挑开阴丽华的盖头,房门突然"砰"地被撞开。
"且慢!"李轶带着几个跟班闯了进来,脸上挂着不怀好意的笑,"听闻新娘子精通音律,不如。。。"
他话没说完,窗外突然飘来一阵清越的琴声。那音色似筝非筝,似瑟非瑟,如清泉击石,又似凤鸣九霄。
众人循声望去,只见院中那棵百年梧桐树上,白芷一袭白衣飘飘,膝上架着一架造型奇特的乐器。月光洒在她身上,恍若谪仙。